玉米禾本科作物,因為其營養豐富,適應性強,在全國各地均有廣泛栽培。玉米油與橄欖油、茶油為世界公認的三大健康食用油品。但是絕大部分都是用來生產牲畜飼料,人們食用的并不多。十六世紀由中南美洲經傳教士之手傳入中國。后來人們發現玉米適應性強,整株都可以做飼料,后來很快在全國范圍廣泛栽培。現在玉米在全世界僅次于水稻小麥,是全球最大面積的種植作物之一。但是因為全球氣候條件、農業生產條件與栽培管理理念的不同導致玉米產量差異非常大。
就我國來說,黃河以及長江中下游平原,氣候濕潤,土壤肥沃,但是因為土壤連年耕種,有效積溫以及光照時間不夠,產量大多在300kg-500kg左右,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800kg還有很大差距。在我國河套平原以及東北嫩江平原,因為土地肥沃,有休耕養地的習慣,且晝夜溫差大,有利于干物質積累,玉米產量可達500kg-1000kg。在我國西北部,甘肅張掖,新疆的東起呼圖壁縣,經過瑪納斯到伊犁河谷的部分區域,因為使用滴灌,水肥隨要隨給。晝夜溫差大,生長周期長,產量可達1000kg以上。呼圖壁瑪納斯以及博樂附近有農戶產量可達1300kg-1500kg。
現在在新疆,見識到農作物產量與新疆的差別之后。我對這些差別做了簡單的總結。首先氣候條件、生產資料是客觀條件,無法改變。但是施肥習慣與管理水平都是可以改變的,先說施肥習慣,在我們內地,很多農民種田只會用尿素,復合肥做底肥。追肥更是只會用尿素。眾所周知,在玉米苗期用點尿素確實可以提到提苗壯苗的作用,但是在生殖生長的時候使用尿素,要么落花徒長,要么貪青晚熟,是大忌!在玉米底肥上,推薦使用拉姆拉的菌肥,該菌肥使用培養技術,耐鹽耐堿。可以激活土壤,活化被土壤固定的肥料,并且在苗期可以進車打藥時候,使用拉姆拉葉面肥,起到延長葉片壽命,提高葉綠素含量以及干物質的積累(中后期再使用一次翠姆礦質+葉面肥,防止植株早衰,提高玉米千粒重有特效)。追肥上建議使用拉姆拉的平衡顆粒肥,有滴灌的區域可以滴灌,沒有滴灌的地方可以雨后撒施。因為在玉米孕穗期,玉米田使用尿素,攝入氮肥過多,極易造成玉米生殖生長延遲,浪費株體養分,對后期豐產有害無益。有滴灌的地區使用拉姆拉高磷水溶肥一畝地800克+滴灌二氨5公斤,促進玉米雌花發育。后期灌漿期追肥使用拉姆拉高鉀顆粒肥,每畝地2.5公斤,使用成本低,效果好。可以促進玉米粒干物質的積累以及玉米芯的加速木質化,提高玉米抗蟲性。
因為玉米的經濟效益有限,全國來說目前玉米每噸1600左右。所以玉米種植投入成本有限,包括農民管理用心程度都很一般,上述肥料成本使用每畝地200元,種子每畝地50元左右。與大部分地區投入成本相符,具有可行性。希望我的分享對廣大農民朋友有所幫助。